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西:正是踏青好时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5:30:00    

运城:盐湖泛波映新绿

春风拂过中条山麓,盐湖泛起粼粼波光;堤埝旁垂柳抽新芽,绿道上游人笑语盈盈;天鹅振翅掠过水面,火烈鸟点缀如霞天际……随着生态治理的深入推进,这座千年盐湖褪去“工业外衣”,化身“城市生态客厅”,成为市民踏青赏景的热门去处。

“以前湖边都是破旧厂房,污水直接排进湖里,味道刺鼻,谁敢来散步?”家住银湖东街的市民张建国回忆道。曾经的盐湖因工业开发水质浑浊、垃圾堆积,岸边杂草丛生。而如今,他每天清晨都会沿环湖绿道骑行,“你看现在多美!湖水清了,堤埝加固了,绿道修到了家门口,连天鹅都成了‘常客’。”

这份转变,缘于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生态筑基”的硬核举措。近年来,盐湖清淤56万立方米、封堵排污口60余处、修复堤埝130余公里,曾经的钡盐固废堆场变身活力山谷,废弃矿山披上8.4万平方米“绿衣”,西塬湖160万立方米水体重现清澈。

4月4日,在跨湖大道006号路灯旁,摄影爱好者李露菲正将碧绿的盐湖、苍翠的条山、整洁的城市收入镜头:“过去这里只有盐工和卡车,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她的镜头里,不仅有湖光山色,还有群众踏青出游的温馨画面——市民三五成群,或骑行、或漫步,老人晒着太阳,年轻人弹着吉他,孩童举着彩绘风筝奔跑……

随着盐湖文旅深度融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启动,7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加速升级。“生态治理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盐保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厅市共建实验室”科研合作,推动盐湖生态本底研究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快18个在建项目进度,打造环湖路景观带、智慧旅游系统,让群众出游体验更丰富。(郭正)


4月3日,运城市盐湖区禹都公园春景旖旎,吸引不少游客休闲游玩。常奇/摄

长治:漳泽湖畔沐春光

樱花如云,玉兰似雪。4月5日,在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客们欣喜地奔向花海,摆出各种造型拍照。鲜花开得灿烂,一排排樱花列于人行步道两边,在漳泽湖畔点缀出一团团粉雾;一株株玉兰随风摇曳,抖落洁白花瓣,带来一阵清新幽香。

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长治市主城区西北,面积达5872公顷,湿地形貌典型,有近万亩芦苇、菖蒲、草荡和上千亩湿地防护林。这里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湖泊、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湿地之一。“此处生物多样性相当丰富。公园内种植了504种植物,且有168种野生鸟类栖息于此。”长治市滨湖生态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郝利兵介绍。

沿着数百米长的“樱花长廊”,向公园花田深处走去。漳泽湖水渐已丰盈,款款韵致,牵动岸边风情。暖阳下,繁花散发着春日香气,与蓝天、碧湖交织出一幅瑰丽画卷。樱花树枝干粗壮挺拔,枝杈结实,枝上的花朵层层叠叠。飞翔的白鹭,也会不时从湖面上飞过来凑热闹。花间小道上有些喧闹,一群小学生骑着自行车驶过,身后留下一串欢声笑语。

“看见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看见了春天。”长治市民王娟说。在她的相册里,可以看到许多在这里观春水、赏春花时拍摄的照片。春天馈赠给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还有满目绿意。进入4月,公园各处似乎一夜间“翻新”,细观树木枝头,绿油油、亮闪闪的叶芽正密密冒出,娇嫩的新绿逐渐汇聚成养眼的翠绿。

春意渐浓。长治市正在实施生态修复治理,于此处播撒下的种子都长成禾苗,生发出一派宜人春色。未来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将展现出另一番春景、另一种美丽。(郭慧聪)


襄汾丁村旅游公路旁的油菜花田里,游客正在拍照打卡。闫锐鹏/摄


临汾:桃花漫舞绘春山

清明时节,当晨雾还未散尽,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的万亩桃林已悄然苏醒。沿着蜿蜒的乡间公路前行,粉色的花浪从山脚一路蔓延至山顶,空气中弥漫着怡人的清甜。

依托万亩桃园,县底镇(含原贺家庄乡)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届桃花会,八方宾客在此赏春花、登高山、游景点、品美食,感受别样的乡村风情。

今年的第二十一届桃花会设置贺家庄主会场和红色苏寨、世尊山、南乔村3个分会场。共有开幕式、红色苏寨颂歌传老区、乡村振兴青年县底行、美丽乡村健康跑、南乔村第九届历史文化交流会5个主题日,以花为媒串联县底自然风光、特优农业和传统文化,为游客打造一场集踏青赏花、休闲娱乐、康养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盛宴,展现和美乡村新面貌。同时依托当地民俗、农耕、美食等文化资源禀赋,推出非遗展示、汉服游园、桃林风筝会、篝火夜话等特色内容,打造乡村文化新地标。

桃花会吸引了众多驴友和户外运动爱好者。从桃林出发经登山步道可到达世尊之巅,赛道全长8公里,不少人带着孩子来挑战山野的“速度与激情”。山脚下的南乔村有一座千年古刹海云寺,始建于东汉时期,历朝均有修葺。活动期间罗汉殿开放参观,人们可近距离观看五百罗汉雕像,体会其精巧的技艺和恢宏的气势。祈福完毕后,人们可享用传统美食南乔八大碗,用古法蒸制“乾坤八珍”,有梅菜扣肉、粉蒸排骨、糯米饭等。(记者 郭玉琴)



4月4日,游客在平遥古城游览观光,踏青赏春,乐享假日春光。梁生仁/摄

晋城:只此青绿悟真谛

放下捧捧鲜菊,寄托思念;徜徉青山绿水,感受自然。4月4日,位于泽州县的晋城弘德园人来人往。这里是晋城规模最大的生态陵园,也是集园林艺术、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人文公园。每年这个时候,众多市民便走进这里,在慎终追远中迎接春天、领悟生命的真谛。

弘德园青松苍翠、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满眼生机盎然。沿着蜿蜒的小径,人们手捧鲜花走向亲人的安息之所。祭奠结束,收拾心情,人们或拾阶攀高、或席地而坐、或徜徉小桥流水、或驻足亭台楼榭;走近灵动的孔雀、抚摸温驯的梅花鹿、投喂欢游的鱼儿,在与一个个生命的忘情互动中尽享愉悦惬意。

“让逝者安享美,更要让生者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秉承全新理念的弘德园,整体按照生态公园的标准、江南园林的风格建设打造,不仅是文明新风的引领地,更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地。

园区中心位置的历史文化广场上,晋城籍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崔建国的雕像高高矗立。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朝气蓬勃的孩童,每个走到他跟前的人,眼里都满含崇敬。天地广场、“生命之歌”雕塑、忠义孝道文化墙……人们畅游其间,汲取着生命的力量,收获着人生的意义。

“在这里,不仅完成了对亲人、对先烈的追思,也与春日浪漫邂逅。”一位市民说,“它让我明白,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而生命,在缅怀与希望中,生生不息。”(记者 王天晓)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