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谈 | “我们收到近120万份简历!”这样的炫耀太扎心
来源:【紫金山新闻】
□刘大山
近日,中核集团在其官方招聘推文中高调宣布“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并配以“星星眼”表情,引发舆论哗然。在遭到大量网友吐槽后,中核集团删除了原文,随后发布了一篇题为《感谢每一份信任,谨记每一份责任》的回应,解释其招聘规模与岗位匹配机制。然而,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以及企业在招聘宣传中的姿态失当,值得深刻反思。
中核集团以“百万简历”为荣的炫耀式宣传,无疑是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一次“扎心”展示。据统计,中核集团此次仅提供约8000个录用名额,这意味着录取比例不足0.7%,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公务员考试。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青年失业率备受关注的背景下,企业将海量简历视为“政绩”而非压力,甚至以轻佻的“星星眼”表情包装,难免让求职者感到被冒犯——他们的焦虑与挣扎,在企业的“喜报”中成了冰冷的数字。
中核集团后续的回应虽试图缓和矛盾,强调“精准匹配”和“人才重视”,但公众的负面情绪已难以平息。企业招聘宣传的初衷应是传递平等、尊重的价值观,而非强化“买方市场”的优越感。若将简历数量作为企业吸引力的证明,则完全忽视了求职者个体的尊严与期待。真正的雇主品牌建设,应体现在对竞争透明度的保障、对落选者的反馈机制,而非用数据制造“内卷”狂欢。
这一事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暴露出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头部国企、央企岗位“千里挑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基层岗位长期面临“招工难”。中核集团的1730类岗位涵盖核工程、信息技术等多领域,但高门槛的专业要求与有限的岗位数量,注定让大多数投递者成为“分母”。若企业和社会仅聚焦于“简历破百万”的表象,却回避就业市场资源分配不均、职业选择狭窄等核心问题,类似的争议只会反复上演。
招聘不是一场企业秀,而是一次社会信任的交付。中核集团的案例提醒所有用人单位:在就业压力突出的时代,宣传需多一分谦卑,少一分浮夸。与其炫耀“简历如山”,不如思考如何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优化招聘体验。毕竟,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年轻人的职业生涯与人生期待。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美锦能源关联重组终止资产负债率63% 大股东共套现约80亿质押率99.7%
- 农夫山泉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成为唯一上榜的全国性瓶装水企业
- 河北廊坊:政银企携手注“活水”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民企聚力促就业·携手筑梦赢未来”2025年专场招聘会顺利举办
- 邮储银行积极开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
- 向“新”甘肃 民企力量(12)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流:以创新为刃 开启企业发展新局
- 抢抓市场机遇 中小企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 海南要求入企调研须提前1个工作日预约 企业可拒绝
- 广州赴贵州开展高校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
- 最高可享30万元安家补贴!“百万英才汇南粤”4月20日武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