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吕河镇:育肥村级沃土 厚植干部“好苗子”
本报讯(通讯员 曾思雨)“我们这儿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留守的大多是空巢老人,还有小孩儿。老年人年纪大、思想也保守,搞产业难;小孩儿就更别说了,都还是上学的‘碎娃娃’呢,没年轻人来接班,工作开展难啊。”说起各个村里的状况,村干部们都深感无奈。村“两委”班子是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无疑是一片可以让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广阔空间。然而农村“空心化”趋势日渐凸显。如何保留乡村活力、激活干部队伍,成为吕河镇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精心“播种”,让“好苗子”根系扎根乡土。为了改变村干部队伍“无苗可育”的现状,旬阳市吕河镇开展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行动,按照“缺什么样的人、着力选什么人、培育什么人”原则,形成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意向人选名单。外出的年轻人有的在外创业、有的异地经商,他们学历高、脑瓜活、见识广、思想新,一旦返乡,都是带头致富的“好苗子”。因此,吕河镇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等重重限制,广选严筛,深挖村干部后备“蓄水池”,从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纳入一批、从村内各类能人中推荐一批、从本乡本土大中专毕业生中物色一批、从在外优秀人才中引回一批,将60余名农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本土大学毕业生等有意愿参与农村工作的优秀人才纳入重点培养对象,着力破解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引用留”难题。
悉心“育苗”,让“好苗子”激活抗逆基因。“咱村里宅基地边界纠纷是最多的。地就是农民的天,所以无论是多小一块地,村干部都要公平公正处置。”在调解村民纠纷的现场,敖院村支书孙志强向后备力量年轻人传授工作经验。吕河镇按照“一对一”帮带思路,安排村干部与后备力量结对子,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心智、磨炼能力,切实把“后备力量”中的每一员,都变成基层工作中拉得出、跟得上、干得好的精兵强将。“村里人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咱们凡事以调和为主,把双方叫到一处聊聊天,听听诉求,再提出调解方案;如果实在是闹得不可开交,就把他们带到村委会,用召开毛公山茶话会的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完这一户,孙志强又带着年轻人赶往下一户,在一个个案例中把先进思想、工作方法、实践经验等面对面传授给帮带对象,切实增强“好苗子”的抗逆基因。

暖心“护苗”,让“好苗子”日渐枝繁叶茂。育苗不仅得灌溉施肥,还需要剪枝养护。吕河镇紧贴农村工作需求,打造“理论学习+专题培训+技能提升”干部培育体系。由村党组织书记定期领学理论政策、党纪法规,从政治上帮、思想上带、经验上传、方法上教,为后备干部“铸魂补钙”;镇党委定期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业务骨干讲课,设置农业产业政策解读、党建引领农村陋习专项治理、农作物种植方法讲解等实用性课程,促进干部熟悉业务、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种植养殖技术、机械操作等领域鼓励年轻人学习掌握各类实用技能、考取职业证书,实现后备干部力量能力素质提升全覆盖、再提升。并且每年要求后备力量坚持向村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原则,对符合标准的继续培养,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及时动态调整,确保整体活力。
加强村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固本强基的重要抓手。吕河镇以构建“两亲”群众关系为基础,从“播种”“育苗”“护苗”三方面入手,全方位充实村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力量,解决了村党组织队伍后备力量短缺及年龄、学历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为推进“三色三带”实施和美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和“四区四小镇”建设规划切实强化“人才储备库”,不断育肥、夯实乡村土地地基,让干部“苗子”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