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网融合强化出行保障,济南已实现公交地铁45各站点接驳换乘
公交网、地铁网的双网融合发展是我市构建高效公共交通体系的核心战略之一,高度重视公交、地铁的双网融合发展,优化线网布局、提升接驳效率,积极构建高效、绿色、便捷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打造公交轨道深度融合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作为公共交通的关键“两翼”,地铁与公交从来都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制式、形态、运能存在差异,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共赢关系。公交机动性强,走街串巷,可以满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需求;地铁线路则具有准时、快捷、高效的特点,是市民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
截至目前,济南公交共有213条公交线路与3条地铁线路的45个站点实现了接驳换乘,占现有公交线路条数的53.5%。其中接驳轨道交通1号线的公交线路39条,接驳2号线的线路131条,接驳3号线的线路81条,38条公交线路可接驳2条地铁线路。
持之以恒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济南交通一直坚持“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服务理念,持续优化地铁沿线公交线网布局,积极构建“公交+地铁”的出行模式,进一步提升公交地铁接驳的质量和效率,吸引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线路接驳优化:调整和新增公交线路,重点加密地铁沿线及换乘站点的公交线路,提高接驳覆盖率;优化公交线路走向,减少冗余线路,提升整体交通资源的利用率。

站点接驳优化:在地铁站附近新建或迁建公交站点,努力实现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的距离小于50米;从规划设计层面即统筹考虑地铁沿线公交站点设置,尽量减少市民换乘的步行距离;优化公交站点设施,设置清晰的指示牌和换乘指南,提高乘客换乘效率;在地铁换乘站点附近设置候车亭、座椅等便民设施,提升乘客候车体验。

延长部分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特别是与地铁末班车时间相衔接的线路,采取动态响应等形式提高接驳服务的品质和效率;调整公交线路发车频率,高峰期加密班次,平峰期适当调整,满足乘客出行需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公交接驳地铁的运行情况,确保时间接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设置统一的标识,将地铁站点附近的公交站点命名为“地铁**站”,例如,“地铁鲍山站”既是轨道交通2号线站名,也是公交K280路的车站。

在公交站牌和车内服务设施标注地铁接驳站点,方便乘客辨识;利用电子站牌、手机APP等手段,实时提供公交与地铁的运行信息;加强对地铁站点附近公交站点的宣传,提高乘客对换乘信息的知晓率。

双网融合的进一步探索
从2025年起至2027年,济南市每年都将有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济南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已启动编制,我市即将进入地铁运营规模化、网络化的时代。为做好公交与地铁两网融合工作,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继续开通及优化公交线路,构建两网融合、资源均衡、运营安全、服务优质、设施可靠的公交服务体系。结合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和云巴环线的建设,对轨道站点周边的公交线路进行逐条、逐站分析,明确公交接驳线路和优化方案。在双网融合的基础上,结合高铁、云巴、出租车、慢行等多种出行方式,打造资源共享、均衡适配的“2+N”出行线路矩阵。

结合地铁站点出入口建设,优化公交站点设置,提供“点对点”灵活出行服务。符合条件的地铁沿线轨道出站口周边增设公交首末站或公交深港湾,为开通地铁接驳线、夜间穿梭巴士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最大限度提升线路接驳的便利和时效。

地铁站点内外完善公交与地铁的换乘衔接信息,清晰引导乘客进行换乘,实现乘客便捷换乘。推动公交和轨道出行服务APP的信息共享,为市民提供统一、便捷的查询与支付体验。

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收集和分析公交与地铁的运营数据、乘客出行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多源数据,准确把握公共交通的运行态势和乘客需求。

建立公交轨道运营企业常态化沟通协同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公交与地铁接驳线路的正常运营。

济南公交与地铁将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提升,以服务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以“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为服务目标,持续打造让市民满意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戴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