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山东①丨中华秋沙鸭
编者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候鸟北迁的时节。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达到监测最高数量,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山东省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气候条件适宜,迁徙鸟类种类多、数量大、历时长,鸟类资源丰富,有鸟类47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0%以上。
海报新闻有理数工作室推出“神奇动物在山东”系列,关注山东的珍稀访客们,和这些美丽的生灵,一起见证齐鲁大地的生态魅力。
------------
今年1月,沂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护鸟巡河时,在沂河上游发现十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
今年3月,在济南锦绣川水库水面上,十几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水中嬉戏,时而跃起水面翩翩起舞。据报道,这是中华秋沙鸭连续七年“到访”锦绣川水库。
“中华秋沙鸭”是谁?它来山东有什么目的?是否还适应在山东的生活?我们进行了一番采访!

中华秋沙鸭,俗名又叫鳞胁秋沙鸭,顾名思义就是在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因此得名。而又因为这是我国独特的一个物种,所以也被称为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存活不过千只,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被称为鸟类 “活化石”、鸟中 “大熊猫”。
中华秋沙鸭对栖息地的水质要求到了几乎苛刻的地步,水质稍有污染变化,便不会再居住了。它们栖息于湍急河流和开阔湖泊,通常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活动。中华秋沙鸭善于潜水捕食鱼类,性情机警,一旦受到惊扰,会迅速隐藏或飞走。生性胆小,容易受惊吓,白天活动觅食,主要食物为鱼类和水生昆虫。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秋沙鸭栖息地水域附近至少要有15米的大树,树上还得有树洞才行,说起来可能很奇葩,身为鸭子的它们虽然不会打洞,但却是在树洞中筑巢生蛋的,巢穴最低离地面不低于10米。它们的孵卵期为28-35天,它们不接受人类驯化,人工繁殖极难。
中华秋沙鸭被誉为水域环境的“生态试纸”。近几年,在山东沂水县沂河上游、牟汶河泰安段、桓台县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地都发现了中华秋沙鸭。早在2019年的时候,就发现了中华秋沙鸭在济南锦绣川水库活动踪迹,今年已连续七年“到访”锦绣川水库。
山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目前,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已经成为许多珍稀鸟类的理想越冬地。

有理数工作室出品
文案:王锦川
设计: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