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4小时盯防隐患、城市安全再升级 德州地下管廊装上“智慧大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0:49:00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赵静 德州报道

近日,德州市政府发布的《德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智慧化管理”成为最大亮点。根据新规,未来德州所有地下综合管廊将同步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实现24小时智能监控、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这意味着,城市地下“生命线”将拥有“最强大脑”,安全隐患无处遁形,市民生活安全更有保障。

从“看不见”到“看得见”

城市地下管线承担着电力、通信、燃气、供水等关键功能。然而,由于它们深埋地下,且权属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监管难、维护难、应急难”的问题。一旦发生漏水、火灾、管线老化等事故,往往因为发现不及时,导致损失扩大。

“过去抢修管线就像‘开盲盒’,得挖开路面才能找到问题,既费时费力,又影响交通。”德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为此,《办法》把智慧化建设列为管廊运营的核心要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地下空间变得“透明”,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智慧化如何落地?

24小时“电子眼”监控,风险实时报警。所有管廊都将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廊内环境。一旦出现漏水、高温、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等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通过手机 App、短信等方式通知运营人员,确保5分钟内响应。

管线“电子身份证”,扫码可知前世今生。每条入廊管线都会贴上专属二维码,扫码就能查看管线类型、权属单位、敷设时间、维护记录等信息。未来维修时,施工人员无需翻查纸质档案,扫码即可精准定位,效率提升超 60%。

互联互通,城市管理“一张网”。管廊智慧系统将与城市应急管理平台、交通调度系统、市政热线等对接。例如,某路段发生燃气管线泄漏,系统可自动通知交警疏导交通、燃气公司关闭阀门、市政部门发布公告,多部门联动处置时间缩短50%以上。

居民安心企业省钱

“上个月小区因水管爆裂停水一天,听说今后这类问题能更快解决,我们举双手支持!”德州天衢新区居民刘先生对新规充满期待。

智慧化管理的推行,将给市民带来两大实惠:故障响应更快,过去抢修平均需4小时,未来有望压缩至1小时内;停水停电更少,实时监控可将管线事故率降低70%。

对于参与管廊建设运营的企业而言,智慧化系统同样意义重大。某通信公司德州分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前光缆被误挖断一次,赔偿加维修至少损失10万元。现在管廊封闭管理+智能预警,这类事故几乎可以杜绝。”

此外,智慧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巡检报告、能耗分析等数据,帮助企业优化运维成本。

从“地下迷宫”到“透明走廊”,德州用科技为城市安全加装“保险锁”。随着智慧化管廊的普及,这座城市正悄然蜕变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立体化现代都市。在这里,每一根管线、每一处传感器,都在默默守护着百万市民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