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食业:做好扩内需的“动力源”、促开放的“连接器”、稳信心的“风向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4:57:00    

  展区内,客流熙熙攘攘,谈生意、加微信、聊合作;展区外,直播推介、美食品尝、专题研讨,持续释放“平谷热度”。由北京市商务局、中国食品报社、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CFEC2025中国(平谷)食品直播电商选品大会暨桃花美食消费季活动日前在平谷举办,其中,桃花美食消费季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此次活动聚焦“农食文旅康”,汇聚了全国近20个省区市的200余家食品企业、众多主播达人及品牌渠道采购商,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业内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探食品产业新趋势与发展新路径,以推动食品产业与直播电商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利好释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食品产业纵向贯穿三次产业、横向融合多个产业,具有“一业兴、多业旺”的核心产业拉动作用,是多地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介绍,目前,平谷正依托农业中关村建设,着力打造现代食品营养谷,将其作为食品营养科技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基地。已有原麦山丘、紫兴园、旺旺、西贝、老才臣等51家知名企业入驻,营养谷产值达到40亿元。此外,依托首都物流高地的支撑作用,平谷正发展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引进了与辉同行、巨量引擎、东方优选等知名的直播电商企业400余家,直播电商培训覆盖了5万余人次,产业矩阵加速成型。村播学院总部基地、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仓播等带货场景带动的效应明显。“近年来,平谷区坚定不移推进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三大路径为主的‘高大上’平谷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又稳的发展态势。”

  平谷悄然蝶变,背后是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的陆续落地。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机遇越来越多;营商服务高效贴心,环境越来越优;助企惠企精准赋能政策越来越好。”平谷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康旺枞用“多”“优”“好”3个字形容平谷打出的这套“组合拳”。他介绍,平谷秉承“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结合企业诉求,制定了25项惠企助企系列政策, 在促进直播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平谷对建设“一站式”直播基础设施,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直播电商园区的企业,给予基建补贴、示范奖励。同时,用真金白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支持人才发展方面,平谷聚焦“爱才、懂才、聚才、兴才”的发展生态,在人才落户、创新创业、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食品产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跨越时空、牵引产供、畅通循环的优势,成为推动北京市消费升级的重要动能,此次活动中‘食品+直播’‘美食+文化’的跨界联动,正是北京消费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华雨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振消费、扩内需有关工作,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培育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直播电商新引擎,全力打造荟萃全球风味的国际美食之都。当前北京消费市场活力迸发,亮点频出。一方面,北京以培育人、整合货、连接场为思路,累计培育26家特色直播电商基地,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知名度的北京直播品牌IP。今年力争实现纳统直播电商交易额1.5万亿元。另一方面,去年,北京全面启动国际美食之都建设,全年引进562家餐饮品牌企业,极大丰富了市场消费供给。今年以来,北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目前全市累计培育了29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建成了1.8万家品质餐饮示范店,101家餐厅入选米其林指南,38家餐厅被评为“黑珍珠餐厅”,餐饮业品质显著提升。

政产学研携手,打造多元营养健康食品

  食品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也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战略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食品产业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餐桌。食无小事,事关健康,事关政治。”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我国食品产业在保障供给、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产业链融合持续推进,科技赋能不断增强,生物育种、数字农业、食品工程等技术日新月异,流通渠道愈发多元,为构建产供销全链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食品产业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陈存根坦言,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营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他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生产、供给、消费环节协同发力。一是要夯实产业基础,实施农牧渔业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动绿色种植、养殖标准化管理,打造食品品牌,不断提升加工质量,完善营养标签制度;二是要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商会、媒体平台的服务与桥梁纽带作用,在标准建设、质量监管、企业服务、政策沟通以及消费者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扎实有效地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大力培养相关社会工作者,他们深入基层、扎根社区,是推动政策落地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提升食品营养改善工作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发展营养健康产业成为提升居民营养健康水平的关键着力点。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教授赵亮介绍,为了推动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平谷区提出了建设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的目标,而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则致力于成为驱动食品营养谷发展的科技引擎。该中心始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功能基料产业化和健康食品创制的工程化难题,开展研究,形成从技术开发、中试试验再到转化落地的完整链条。同时,积极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邀请企业入驻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技术研发与快速转化;与行业协会共建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良好局面。

  “未来,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将继续深耕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完善企业创新链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蓬勃发展。”赵亮如是说。

发挥媒体力量,推动“农食文旅康”融合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食品产业格局面临深刻重构。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准趋势、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食品产业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主流媒体,《中国食品报》有责任与义务承担这一课题。”中国食品报社党总支书记、社长黄国胜分析认为,当前,数字技术革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直播电商正重塑全球食品贸易价值链。同时,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深化,健康、绿色、个性化的食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此外,我国正以“扩大内需”与“高水平开放”双轮驱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2.63万亿元,继续领跑全球市场。

  “食品产业要把握好数字经济机遇,助力中国供给与全球需求的双向奔赴。”黄国胜表示,此次活动以“新风向、新场景、新增量”为主题,就是落实“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具体举措,也是食品产业链价值重构的先锋探索,更是在硕果满山之地书写“农食文旅康”融合发展的深度实践。这“三新”主题,将重塑食品产业未来,推动政策与科技双擎引领、全域消费生态构建、“双循环”动能转换;在践行国家战略的同时,还将释放三重价值——扩内需的“动力源”,促开放的“连接器”,稳信心的“风向标”。

  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有挑战。选品标准不一、缺乏完善的售后机制等问题的出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对食品产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刘彤在会上发布了《食品直播电商行业诚信自律倡议书》。会议同期还发布了《直播电商选品运营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理事长王斌介绍,《规范》共10章,内容覆盖选品原则、组织分工、操作流程、服务质量等直播电商选品全过程,首次提出了选品师职业化、专业化,将进一步规范相关行业的发展。在王斌看来,《规范》的落地实施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宣贯。“下一步,我们将与中国食品报社携手,联合相关企业、直播机构、直播基地,共同推进标准的宣贯工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王斌说。

(顾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