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赢“虫口夺粮”保卫战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1:35:00    

来源:人民网

【观点摘要】

·目前,我国国有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极少发生大面积虫害造成储粮损失、质量降等情况。

·推广应用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推动实现控温储藏保质保鲜、药剂使用减量增效、仓储作业环境友好。

·打造适配不同储粮生态区特点的最佳储粮技术组合,持续推动粮食储存减损降耗、保质保鲜,在更高水平上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对稳物价、稳民心、稳大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粮食产量目标明确为1.4万亿斤左右,站在高起点上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又要推动粮食储存减损降耗、保质保鲜,打赢“虫口夺粮”保卫战,在更高水平上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当前,随着南北气温普遍回升,储粮害虫开始活动,害虫防治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如何高效防虫治虫,助力节粮减损?

日前,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教授王殿轩在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储粮保管必须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安全、卫生、经济且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才能确保储粮安全。

据第七次全国储粮虫螨专项调查结果,我国较多见到的储粮害虫多达70余种,主要有米象、玉米象、谷蠹、锈赤扁谷盗、麦蛾、印度谷螟、书虱等。储粮害虫防治成为粮食仓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国粮食储备体量大,原粮储藏主要以散储为主,储存年限一般为2年~5年。”王殿轩说,“在储存保管期间,需要采取测控、隔离防护等措施防止害虫感染和发生,控制粮堆温湿度等抑制虫害,确保储粮品质。”

在王殿轩看来,储粮害虫危害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在取食过程中,害虫蛀食会消耗粮食的蛋白质、淀粉,导致加工和营养品质同步下降。此外,取食过程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粮堆温度升高,造成内部空间湿度分布异常,为霉菌滋生创造条件。同时,取食后产生的虫粪、虫尸和分泌物还会进一步污染粮食,影响食品安全。

“因此,采用科学手段和方法,通过综合措施做好储粮害虫防治工作,对于促进节粮减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王殿轩表示。

我国地域辽阔,从东北平原到黄土高原,从岭南丘陵到黄河流域,从江南水乡到天府之国,各地不同的气候、湿度、土壤等自然禀赋,形成的储粮条件各不相同。王殿轩介绍,储粮害虫主要感染途径较多,“对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靶向’防治。”

粮食收获后,要充分进行清理、干燥,及时清除秸秆、杂草等杂质,采取晾晒或烘干等措施,将粮食水分降到安全储存水分以下。

粮食入仓前,要对粮仓及相关器材、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杀,消除潜在感染源。

粮食入仓时,要采取均匀布料作业方式,防止自动分级和杂质聚集,降低粮堆发热风险。

粮食入仓后,要做好储藏粮情和害虫监测,控制环境条件,综合预防、及早发现并采取科学手段进行防治,避免产生虫害,造成损失。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推进粮食播种、收获、储运、加工、消费等全链条全环节节约减损”。

目前,我国粮食仓储设施条件日益改善,通过推进旧仓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在有效解决储粮发热、霉变、虫害等问题的同时,实现了控温储藏保质保鲜、药剂使用减量增效、仓储作业环境友好,粮食仓储保管水平持续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5500万吨。据调查,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国有粮库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的合理范围内,极少发生大面积虫害造成储粮损失、质量降等情况。

“下一步,储粮害虫防治工作将坚持‘防’‘治’并重,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高效,探索将物理、生物等害虫防治方法与控温、气调等绿色储粮工艺进行系统集成创新,打造适配不同储粮生态区气候特征的最佳储粮技术组合,持续推动粮食储存减损降耗、保质保鲜,在更高水平上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王殿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