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古村落系列之——上黄|牛头山脉上的古村
上黄:牛头山脉上的古村
上黄村位于牛头山北西向的山脉上,海拔在841米以上,与牛头山主峰的直线距离为9千米,村西南与松阳卯山直线距离为8千米 ,是柳城畲族镇最西南面的古老村落之一。早在北宋年间,就已经有人在此定居,整个村落坐落在高山崇岭中。

上黄全景
1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上黄村山林总面积为3718亩,是个山丰林茂的地方。上黄人一贯重视山林的发展和保护工作,即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因此,村庄周边的绵牛、马山、杉树塔、路西 诸山自古养护了一大批树龄达数百年至上千年的松、杉、青栗、古槠、枫、桉等多种参天古树,使村景显得林木葱郁、山青水秀,异常美观。

村中建筑
但十分可惜地是,有一些古树在“大跃进”那个特殊时期遭到砍伐。如大坪头原有两株榅杉,相对长在大路左右,树身要五、六个人用手围,在建国后因受极左思潮影响被砍倒;外山隘(原小学校舍旁边)原有一株榅杉,一杆三梢,树身至少要七、八人牵手围,也在那个时期被砍毁。至今,村里只保留下一株杉木和一株青栗树,政府已列为古树登记挂牌。
另外上黄村的野生动物品种丰富,老虎、豹、豪猪、黄麂……等动物都曾经在上黄村附近被人看见过。
2
村庄的历史文化
上黄村民基本都是王姓,但却因为迁入年份和宗派的不同,分属于两个宗祠,村里人称为“上祠堂”和“下祠堂”,或者又以始迁祖的名字,分别称“王德用祠堂”和“王荣祠堂”。可谓是“上王下王源两祠,左村右落共一堂”。

王荣宗祠: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05)。在亲宗和睦,长幼有序起了很大的作用。嘉庆年间第一次修建完成后,历经40多年风雨,在咸丰年间倒塌。随后,村民又进行集资修复。

王德用宗祠:同样修建于嘉庆年间。宗谱当中有当时的族长宣麒写的《建造宗祠序》记录了修建的过程:“……予等邀全族众,嘀议于嘉庆十九年十月十一日吉期,竖造祖庙对合两堂,董其事任其务,不辞辛劳瘁,照丁派资,襄助银钱,乃土木方兴,始以告竣落成……”
除了宗祠,上黄比较重要的建筑还有两个寺庙。一个是西坑祖庙,另一个是观音庙。
西坑祖庙:位于下坑源,离村3里许,为上黄、李村(今界村)、乌坛、丁鸟四村为首,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庙内塑造三元真君——唐、葛、周塑像。经历朝历代数次重修,近期于清咸丰七年(1857)重修。历史上,每隔10年村里都“擎大会”一次,会期4天,是4个村的大聚会。
观 音 庙:位于龙虎山,离村二里许,为上黄、李村、乌坛三村,于民国廿六年(1937)兴建。该庙分前后厅,后厅中堂原塑有观音、韦陀、李靖和金童、玉女等五尊佛像;前后厅之间有一个“曰”字天井,两边各有边门,方便出入。在“文革”十年浩劫期间,以“破四旧”之名,惨遭破坏殆尽,佛像被全毁,40余块匾额被砸毁,变成了养猪场、粉干厂。在大跃进时期又成为“安营扎寨”之场所。
3
勤劳上进的上黄人
上黄人历来勤劳,虽然置身800多米的高山上,连平地都十分罕见,但是历代的上黄人硬是在山地间整理出800多亩的水田。
山区交通不畅,生活和生产用水都十分不便。上黄村大部水田均坐落在山垅里,大块的亩田不多,又没有水库,只能靠老天风调雨顺和高山渗水养田保丰收。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挖掘出自堆山——龙头尖、上宝山——观音庙后、安墩隘——锅灶坛、关王殿脚——外畈等五条数百米的水沟,给各畈农民轮流引水灌田,这样才保证了供水,使上黄村的田地即使在旱灾之年,亦能基本保证粮食不歉收。

村中心道路
“走正道万无一失,种新田十有九成”。上黄村,虽是穷乡僻壤,交通闭塞,但由于先祖与长辈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严格族教,因此有出过不少像王连水,王金南等人才。
相关文章
- 夏贝壁挂炉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飘窗保险柜400服务号码全国售后的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格锐斯保险柜服务24小时热线-各区售后统一服务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虎牌保险柜用户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帅丰集成 灶服务24小时热线-各区售后统一服务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 金喜利保险柜全国售后维修号码-全国各区网点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优力得集成燃气灶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三环保险柜售后24小时联系方式维修查询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百信燃气灶售后24小时联系方式维修查询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匠星智能指纹锁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