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年新增30万人以上就近就业 重庆启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02:00    

原标题:每年新增30万人以上就近就业 重庆启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

人民日报记者 刘新吾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既是保障产业用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有效举措。3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明确以农民工就业意愿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实施十大专项行动精准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2025—2027年,全市每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

在产业发展方面,实施就业容量拓展行动。重庆将全面落实社保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推广“直补快办”“免申即享” 服务,稳定现有岗位。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制造业集群,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回升,并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每年计划新吸纳大量农民工就业。此外,针对用工需求大的行业,将开展专项供需对接活动。

在项目载体方面,实施就近岗位开发行动。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挖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工潜力,建设劳动密集型就业帮扶车间,对新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给予最高50万元/个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同时,加大政府购买基层社会服务投入,拓展乡村公益性岗位,每年公益性岗位数量将保持在10万个以上。

同时,劳务品牌培育行动将加快品牌提档升级,每年新培育市级劳务品牌10个以上,并给予最高50万元/个奖补。各区域将根据自身特色打造不同类型的劳务品牌,如中高端技能型、高品质服务型和文旅类等。此外,还将实施家政品牌培育计划,每年新增家政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

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将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确保培训后总体就业率达 60% 以上。通过调整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开展项目制培训,实施企业职工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等措施,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

灵活就业支持行动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支持新业态发展,每年新打造 30 家以上零工市场(驿站),并为符合条件的从业者提供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市外回引就业行动将依托驻外劳务办事机构等,动态掌握重庆籍农民工返乡意愿。举办“春暖农民工”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每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3000场次,并运用数字化平台推送就业信息,支持跨区县劳务协作。

2025年“春暖农民工”大型招聘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与此同时,在服务提质方面,实施困难农民工帮扶行动、劳动权益维护行动,以及公共服务保障行动。健全大龄农民工就业帮扶机制,积极筹集适合大龄农民工的保安保洁、仓库管理、工厂物料整理等岗位,开展送岗上门活动,帮助大龄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推进社保高质量扩面和深入推进治理欠薪工作。每年开展新市民培训10万人次,举办“重庆农民工日”等活动,帮助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把农民工公共服务纳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为农民工落户提供便利,保障其随迁子女就学权益,强化住房保障,开展新市民培训和文化活动,加强工会驿站(渝工港湾)建设。

此外,重庆市还将开展返乡创业扶持行动,深化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信息库与招商团队,提供融资、用工等保障,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个人、小微企业可分别申领最高30万元、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贴息。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最高8000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同时建立“导师库”提供服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创业环境,推动“渝商回归、外商来渝”。

北碚西山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内企业直播助销西瓜。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创新举措有效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已形成多方示范效应。江津区西部食谷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自2015年成立以来,依托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孵化基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48家,带动就业近4000人,该园区2017年获批市级创业园资质并获得60万元建设补助。在实施就业容量拓展行动方面,巴南区农民工刘学洪自2021年起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累计获得补助25643元。在实施困难农民工帮扶行动方面,云阳县双江街道专职劳务经纪人谭利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精准对接用工需求,获评2024年云阳县强县富民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成为基层就业服务的标杆。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通过部门左右协同、市区(县)上下联动,主城都市区与山区库区对口帮扶,全方位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形成“大就业”工作格局,将有力促进就近就业、保障产业用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